刘锡荣先生《荣斋随笔三》新书首发仪式
开幕:2015年11月01日上午10:00
展期:2015年11月01日—2015年11月10日
策展人:杨帆
展览地址:苏州市姑苏区西大街百花洲101号含德精舍美术馆
刘锡荣,中国传统文化学者,收藏家,作家,经济学家,师承“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”汪曾祺先生,亦曾经得到过沈从文先生的指点。将文艺系统化,将艺术生活化,是中国文学与文博界,经济界唯一的跨界大家。
当你走进荣斋,便如同走进了古代士大夫的文房,走进了文人们的高雅境界,走进了一座艺术品收藏博物馆,走进了文学艺术的创作乐园。
刘先生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综合研究、古代艺术品的收藏、研究方面,卓有成效。历任国家有关单位公职,长期从事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研究工作。并以人类社会学为工具,对传统文化与中国式新经济进行综合性研究,认为中国之未来在于二者之结合与提升,才能实现国力之综合提升。
近些年来,代表性著作有《钟鼎茗香》(一)、《钟鼎茗香(二)》、《钟鼎茗香》(三)、《钟鼎茗香》(四)、《万象沉烟》、《俪松居遗珍》、《荣斋札记》、《荣斋随笔---文博篇》、《荣斋随笔---风雅颂篇》、《荣斋随笔—荣斋词画》等等。书中除了对传统文化与古代艺术品论证考据外,最为重要的是将之置于其古代特定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与生活之中,在系统的还原于古代生活基础之上,且与当代的社会与自家的生活融会贯通,堪为当代翘楚。
刘先生在大量的论坛、讲座之中,始终坚持贯彻大讲“爱国主义”、“强国文化”、“正本清源”与“正能量”的研究与实践。自家亦是在研究中实践,生活中研究。他日常的生活情状,便是:诗词歌赋,琴棋书画,品茗闻香,吃酒赋诗------信手拈来,随时作来便了。一如其恩师汪曾祺一样,是当代社会生活中名副其实的“士大夫”。尤其是对于“士大夫的燕居生活”的研究与实践,更是独一无二的的了。
并且对于所有的艺术品之鉴定、评价事宜,提出了“材质断代”须综合论证的观点,其中包括:书画、赏石、文玩等等,见解独到。还以传统士大夫的文人情怀,用诗词、歌赋等传统文化工具,歌颂文物及艺术品,开创了“文化赏器”的新模式。并填补了宣德炉研究的空白。以上著作,在海内外影响颇大。
其所著《俪松居遗珍》【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】一书,是首次对王世襄先生的一生、专业、出身、家族、友人等作了综合性研究的著作,尤其是对于王世襄先生旧藏宣德炉之重新鉴定、文化研究方面,更是卓有成效。经刘先生的深入研究著书并讲座后,使得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王先生二十一件铜炉总价的1400万元,在七年之后-2010年,于北京匡时拍卖际,数十倍增长【少了1件】二十具铜炉升值到一亿五千万元许人民币。
以上著作,均被国内外三个系统“编目入藏”。国家博物馆、故宫博物院,以及各省博物院馆等。国家图书馆以及各省图书馆“编目入藏”。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山大学、武汉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厦门大学、西北大学、等全国各大名校“编目入藏”。并有欧美多国相关单位交流入藏,总计数百家之多。且以每年一至部书的速度,回馈社会。尤其是近年来提出:艺术化品生活化、学术化、市场化、大众化,并提出古代的历史与文化承载融入普及教育等等,在海内外影响颇大。
许多文论,更是开创先河,诸如: “古琴的诞生”、“南方统一北方”,“唯有青韵真国色”、“说鼎”、“佛家的斋饭”、“琴炉考略”、“雅歌投壶”、“汉魏风骨”、“士大夫的香席”、“文人的名气”,“宣德炉之谜”等等,并为国内外众多媒体专题采访、专栏。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经常性报道访谈。,亦是《罗博报告》、《礼志》、《艺术财经》、《头等客》、《文物天地》、《本质》《财富》、《紫禁城》、《大匠之门》、《艺术商业》、《》《艺术新闻(台湾)》等众多家奢侈品和文博类杂志的“专栏作家”,经常性“专题采访”“专题讲座”......
今年,刘锡荣先生将出版《钟鼎茗香---荣斋雅玩》(五),《荣斋随笔---荣斋词画》(三),并初定二十场讲座,一百幅水墨画作--------我们不晓得刘锡荣有多么大能量,多少我们还不晓得的艺术与计划。
刘锡荣先生的日程总是满满的,用他自己的话说,仿佛这样才对得起这一生,对得起国家与民族,对得起这个和谐的社会,如果我们国家像伊拉克那样动荡,我们还能够如此享受着这份安宁与创造呢?